作者:小泊
网上流传着一个梗,说毕业之后才发现课文的美。读书时应付着考试,参考答案套路写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少年不识愁滋味,只知“念”书,读不懂书。离开校园好多年,早已没有人会强迫自己早读、晚读,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在忙碌疲惫地为生活奔波之余依然能保持阅读呢?
不过如果闲暇时偶然能在网上刷到多年前背诵的课文诗词片段,也足够触动那个而今识遍愁滋味的少年,我们终于在书写自己的人生之书时能跨越时空和作者重逢、对话。
看书是一次交友。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我们或许与作者的想法不谋而合,拨云见日,也可能不置可否,甚至意见相左。
总之没有人能在文字中完全隐藏自我,他们把自己的思想摆出来交给万千有缘的读者,任人评说。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这种思维碰撞和对语言文字的享受,我们甚至未必能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得到,而书可以。
看书还是对自我的观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借着人物解读自我。不说别人和自己的理解不一样,就是不同阶段去读同一本书都能得到不同的感受,书没变,但我们的心境总随着人生际遇而变化。
当我们从书中得到体会时,也可以再观察所得的体会,这些所思所想为何而来?像探索一处秘境般探索自己,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反映的是一种对世界保持好奇的态度,读书和旅行拓宽了生活的边界。
点击图片,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泊心云舍·明经园」以书为主题为泊心家人设计行万里路的落脚站,实在再应景没有。
门外屋檐下设有一桌两椅,可以静心看书赏景而不用担心被骄阳或风雨侵扰。推门而入,木制家具沉静雅致,沉淀了旅途的浮躁。床头横陈着木雕书法作品,上写道:“沉醉东风月下读,柴门闭,莫管客来无。”
点击图片,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无论读书还是旅行,都是想寻一处不被打扰,专注自我的所在。在这里暂时抽离生活,外界的人事物轻如浮尘,大可一扫而过。
点击图片,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愿每一次开卷和出发都能让我们反复爱上生活。
本文所有照片来自摄图网/现场实拍
转载请注明出处
© passingcloud.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67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