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泊
秋天,暄气未消,逐渐凛冽和干燥的空气还没到需要忍受的地步,但绚烂的夏花渐次退场,草木应时换上新装。
大自然比人更敏锐地感知到时间变化,我们才后知后觉踏上寻秋的步伐。
印象中那漫山遍野的金黄才能代表的秋天并不眷顾所有南方,但地处高原的丽江幸运地在亚热带的长夏里分出四季。
在这里不需要“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精神胜利法。落日熔金,黄叶翩跹,暖色调给人的心理感受尽是温柔。
如果见过秋天的丽江,哪还用上下求索远方。
金黄的银杏叶是秋日经典的标志,但在丽江它却藏在一个不那么“经典”的景点里。指云寺,丽江五大寺庙之一,一座始建于明代的藏传佛教寺庙。
对广大游客来说,这里似乎有些名不见经传,但对丽江本地人来说却是每年秋天常去祈福的宝刹。
据传当年有人遥指拉市海边一片彩云可建寺庙,后人才于此建造指云寺。“佛手指云呈净土,禅心会意证菩提”,信手一指的机缘少了庄严,多了不羁的禅意。
雕凤的山门斗拱,繁密华丽;三层大殿,十二檐角,转角风铃声脆,宝顶闪射金光,与秋日最配;精美的白沙壁画,流动着丽江古老又繁荣的民族智慧。
寺庙前几棵桑树、槐树、银杏投下斑驳的阴影,秋风吹落一地金黄,但抬头还是枝繁叶茂,黄叶似蝴蝶般努力翻飞却挣不脱枝干的束缚。
浮动的阴影沙沙作响,成了寺庙最热闹的所在,松鼠在林间上蹿下跳,一如既往的静谧与和谐给了它们不躲避游人的胆量。
秋天的脚步从来静悄悄,不过是银杏黄了两三百次而已。
丽江不靠海,但阻止不了丽江人爱海。拉市海、文笔海、程海,连名声在外的泸沽湖也叫鲁窟海子,但丽江人的后花园并不在此列。
秋风一过,中济海湖边的落羽杉顺势染上橙红,玉龙雪山在逐渐冷冽的秋冬季节变成了人们更期待的圣洁模样。
橙红与雪白之间只一片静得发暗的湖,恍惚间像是洱海。
湖边那与人齐高的芦苇白里透黄,毛茸茸的,远看蓬松轻盈,迎风而倒时挠得人心痒。湖面的鸭子三三两两,悠然平滑,比风自由。
湖那边远远一座三层楼阁,名叫映月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走近一看,正面的柱子上一副木刻对联:
登楼送目喜重峦苍翠粼粼波光给山地子孙添一份海的气魄;
追昔抚今邀明月婵娟袅袅诗韵将乡愁眷恋寄半日湖畔流连。
好一座玲珑宫阙,楹联也颇有胸怀,这里也不愧曾是木式土司的私家花园。
如今许多丽江本地人日常来此露营、健身、举办各种大型集会活动,再远近闻名的景点也不如这片海子映照着最生动当代的丽江市民生活。
当然对许多游客来说,秋天的古城才是必不可少的一站。比爱海更出名的,是丽江人爱花,漫长的春夏,已经开遍了大红大紫,一到秋天,何须浅碧轻红色。
在桂花的品种里,黄灿灿的金桂味道最浓,香气高长;橙红的丹桂花色最深,花香较淡但香味持久。
漫步古城,嗅觉与视觉最极致的体验把秋天的氛围推到顶点。
赏桂最好的地方莫过于文昌宫,宫内两株历经330多年风霜洗礼的桂花树与古老的建筑相映成趣。暗香浮动填满了时间的沟壑,浑然不觉世事沧桑。
古城里的泊心云舍·文苑同样秋意正浓。推门而入,白族民居特色的圆形照壁透出一支苍翠的罗汉松,迎接每一位家人的归来。
花池铺满多肉,它们在秋天迎来了生长的春天,此时光照充足而温度又不太高,水分也不似夏季那般盈满,正是上色的好时候。
一旁的无边水池纯洁如镜,东巴神柱巍然耸立,三坊一照壁的纳西院落不着痕迹地融入整个庭院。
热闹的古城里还有一个清幽世界,不由得令人晃神,生出眷恋。
在丽江邂逅心灵的故里,秋天的远方就有了答案。
本文所有照片来自摄图网/现场实拍
转载请注明出处
© passingcloud.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67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