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在路上遇上最真实的自己

作者:泊心云舍

旅行的意义不是拿现实去匹配你的幻想

旅途中遇见的清风 细雨 花朵和山谷

丈量过的路 抵达的心情 停留的休憩

这些鲜活的存在才是最重要的


遇见泊心/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出门旅行在乎更多的不是风景,而只是想单纯的找个地方放松一下心灵。或许,去融入当地的生活;或许,去做一个旁观者,从不同的生活方式中体会人生百味。

七月,多雨的季节,在朋友的吐血推荐下,我选择了大理古城外的泊心云舍,毕竟当时朋友可是拍着胸脯的保证,选择这家民宿,绝对让我不虚此行!

在四个小时的飞行之后,终于降落在大理。走出机场,就看到小管家和我说的司机师傅,正在出口那里举着泊心云舍的牌子等着我。从机场到泊心云舍的一路上,司机师傅给我普及了很多大理的风俗文化。


穿过两旁长满小叶榕的的街道后,终于见到了这家携程零差评的民宿。第一眼觉得,庭院非常美,确实很适合发呆啊!



看到我所住的喜洲房,老实说,并不惊艳。非常低调的感觉,反倒是它里面的设施让我惊喜,慕思床垫、富安娜埃及棉床品和意大利MPE乳胶枕,没有什么比长途跋涉后能舒舒服服的睡个觉更让人满足的了。


直到第二天早餐时,我对喜洲的了解,也不过是喜洲粑粑。吃过早餐,在楼顶看云时,遇到一个工作人员很友好的和我打招呼。闲聊中才知道,原来她是喜洲周城人。听说我住在喜洲房后,她很开心的和我聊起喜洲。


千年古镇/

在和这位白族阿姐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喜洲不仅是千年古镇,更是著名侨乡。百年前的那个喜洲,当时有句话叫“穷大理,富喜洲”。说的是喜洲商贸往来,繁华无比,被称作当时的“小上海”。

就是这样一个时髦的地方,却又保留着最质朴的东西。上千年传承的古法扎染,苍山上摇曳的板蓝根与洱海里澎湃的潮水溶出的一池靛蓝,浸染出喜洲院落里飘荡的蓝白相间的山川印象。

回到房间,才发现因昨天的疲惫而被我忽略的喜洲,里面以原木为主,墙壁好似从洱海飘来的一抹蓝,鲜明的色彩对比,除了颇具现代感的金属设计,还有素雅风情的扎染。让我决定,要去这个扎染之乡看看。

在专属小管家的一番张罗下,我坐上了民宿里合作车队的车。从泊心云舍到喜洲,不过半小时。穿过镇外高大的牌坊和店铺林立的四方街,在幽静的小巷里,便可看到喜洲最真实的样子。


扎染之乡/

在半掩的门里,三两阿婆们围坐在一起,借着阳光,一针一线,在指尖的辗转下,带着旧时光的温度,将苍山洱海的蓝缝制成一个个布疙瘩。

在发现我的偷窥后,阿婆热情的邀请我进去做客。阿婆说,她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从少女时期就开始学习扎染。每种花纹都有不同的手法,每块扎染布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阿婆一边说着,手中的针线却一刻不停,飞快的在花纹间穿梭,变幻着扎、叠、挑等数十种针法。描—缝—扎—染—漂—固色—拆布,扎染的每一道工序都如吃饭一般自然的印在阿婆的内心。

经过重叠撮绉的缝合,一块棉麻布料变成了一串串布疙瘩,经过反复浸染蒸煮,颜色无法浸入的疙瘩拆开后,布料上开出了一朵朵神奇的花。

在阿婆的手里,扎染布是有生命的。将苍山的黛色山峦的蓝和洱海的银泊闪闪的白,用最传统的技法,记录在染料产生的晕纹上。

一块凝重素雅的扎染布,就在阿婆的一针一线一浸一染中,漂浮着一股灵秀与智巧交织而成的动感,沉淀出牵动人心的淳朴和厚实。


本心回归/

在告别阿婆后,走过千年的白族民居,看着过去的人留下的痕迹。这个千年古镇繁华已逝,只剩如今的安静祥和。可是矮院里漂浮的扎染布,却会在染缸一遍遍的浸染里凝固成永恒。

回到泊心云舍,看到房间里安静摆放着的扎染布,我想扎染的美,不仅仅在于一块作品的呈现,还在于它能让我们感受一个与自然连接,与人连接的过程,更是在于我们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思考。

这次出门散心,一开始只想在这个如画的院子里发发呆,没想到最后却真真实实的让我爱上了大理。我想,这才是泊心云舍的魅力所在吧!对原乡生活的追寻,对本土民族特色的保留,让住在泊心云舍的人真正的了解当地的风情,在旅途中找到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我终于明白了泊心云舍那句“纳风花雪月于一室,承古镇记忆于一卧,让生活回归本心”的宣传语了。泊心,不是隐匿、不是逃避,而是一种心灵的回归,境界的追寻。

好了,不和大家啰嗦了。我要在我的喜洲里,泡一个舒服的玫瑰花浴。一会儿,我的小管家就要来给我送晚安牛奶了。


一个人要走多远,才能用脚步丈量世界,让身心爱上远方。奔波于山川之间、流连在万种风情里,路途的风景再美也装载不了你的梦。

沉淀下来,让一切都回归本真,让爱上这里的心体会生命的从容与闲适;让沉默的风景焕发生机,充满温度与情趣;在家的四季轮回里阅尽生命的风花雪月。

开启您心灵的回家之旅,这里不仅有您身体安居的温馨主卧,更有您心里栖息的家园。万水千山何归处?泊心此处是吾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泊心家人专线 0872-267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