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最诗意的村落,就在苍山下

作者:云姑娘

图片

 

“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阳邑由此而来,寓意吉祥。凤阳邑坐落于苍山佛顶峰下,大凤公路西侧,距大理古城仅有7公里,却不似大理古城的热闹繁华。

乘坐三塔专线或公交4路抵达“凤阳邑”一站,从外面看这个村庄平淡无奇,加之村口正在维修,好像看不出里面别有洞天。

 

图片

 

只此青绿

 

踏上凤阳邑的古道,一不小心,误入绿叶浓荫深处。墙头上探出脑袋的仙人掌,有些簇拥在一起,有些独自屹立。石头墙上爬满绿色藤条,在阳光下显得勃勃生机。路边上时而又遇古树,伸展枝丫,树影婆娑。墙根上的杂草,任意生长,时而遇见开得正艳的花,跟随墙角,一路蔓延,向上,向下,向左,向右。

 

图片

 

图片

 

走在小路上,有一瞬间,似乎坠入了过去的时空。

 

图片

 

石头印记

 

历史上多有文献记载:“冉羌众皆依山而居上,垒石为室。”古道两旁的白族民居,就是“以点苍山之石,垒砌而成固也”的土库房,上部为土,根基为石,外观厚重,构架明朗。有些土墙上夹杂着贝壳卵石,天井大都铺设石板,保存较好,是茶马古道特有的风貌。

 

图片

 

图片

 

茶马古道

 

看似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村,其实穿过凤阳邑村落的主干道,是当年滇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这段茶马古道起于汉,成型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全长1900米,马帮经由这里进入苍山,至沙溪进藏,而后抵达印度、尼泊尔……

 

图片

 

入口处的门楼、石碑、木栏、古树,衬得古道更为幽静。石板路被马蹄打磨地锃亮,那些苍老的马帮故事印刻在石头里,深深浅浅,时远时近。走在幽幽古道上,仿佛听得见昔日的马铃声声,赶马人拿着皮鞭,挥斥方遒。

 

图片

 

山墙佛龛

 

在山墙上建佛龛,是白族特有的习俗。当家人出门时,就来佛龛前祈祷,祈求一路平安。

 

 

 

相传,当年马帮经过山墙佛龛时,马锅头就会带领全体成员在这里膜拜祈祷。神奇的是,这一带的茶马古道上,从来没有马帮的人受过伤。

 

图片

 

草帽街

 

“古槐树下,闲翁七八,花雨缤纷,轻拂脸颊。”草帽街的石墙上,不知谁涂鸦了一首诗,映射着这里的生活。闲翁依旧在天朗气清之时,相聚于槐树之下,谈笑间编织草帽,年复一年。

 

图片

 

 

 

白族的《创世纪》长诗中记载说,“古时的天地现在还在,古时的日月现在还明,古时的山河现在还有……”如果大理古时的村落还在,那一定在凤阳邑,在朗朗的阳光中。

 

本文照片来自现场实拍/摄图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泊心家人专线 0872-267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