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姑娘
翻开历史长卷,穿越时空,追源溯流,你会发现,青梅是个被人所爱的事物,它是美好,是故事,是一坛温酒,是一种意境。
它是24节气之外的节气,是春夏秋冬之外的季节。它跨过芒种、夏至,甚至跨过小暑。它的存在,无法忽视,又难以归类,只知梅子黄时,雨纷纷。当雨季来临时,只能说梅雨时节。历经多年,我们也忘了到底是青梅先挂上枝头,还是雨季先到来人间。
三毛说,雨季不再来。恐怕她那里是没有青梅的,如果有,雨季一定还会来。
它是诗歌中不可磨灭的意象。文人墨客将其写成诗,是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有人说,愿回到宋朝,选一个阡陌纵横、青山绿水之地,搭个茅草屋,在屋前种上青梅,待梅子熟时,摘梅煮酒,等候进京赶考的书生,用清冽的酒换一卷诗书,足矣。
说起青梅煮酒,总绕不开东汉末年的故事。还记得那年,盘置青梅,一樽煮酒。玄德与操对坐,阴云漠漠,骤雨忽至。酒至半酣,大论英雄。曹操的张狂,似青梅酒扑鼻的酒香;刘备的隐忍,似青梅酒流入心田的荡气回肠。用雷声掩盖掉的惊惧,成了千古佳话。而那樽青梅酒,越过千年,依然呈现在世人眼前。
它是餐桌上令舌尖流连的艺术。大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总有青梅的身影。雕梅扣肉正是其中一道肥而不腻的名菜。将五花肉切成块与雕梅一起蒸制,雕梅中和了五花肉的油腻,肉中透着梅子的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除了做菜,青梅还能做成各种味道的果脯。最被人称道的是雕梅,雕梅,即雕花的梅子。
白族姑娘用灵巧的手将青梅雕成艺术品,当出嫁那天,带着自己亲手做的雕梅送给婆婆,婆家人会以姑娘的雕梅技术来评价新媳妇是否心灵手巧。当你看见金花带着几分羞怯在雕梅时,就知晓了她们心中对爱情的向往与期待。
梅子也可以制成麻辣味的,恐怕只有来到大理才能尝到麻辣脆梅。将刚摘下来的新鲜青梅浸泡几天,制成脆梅,再添加各种佐料,变成又酸又辣,令人着迷的样子。
梅子酱,更是不能少的调味品。将熟透的青梅用盐水浸泡几个小时,煮沸去核,再小火慢熬,工序繁杂,只为在吃烧鹅或者排骨的时候,可以淋上沁人心脾的梅子酱。
在大理,各种有关青梅的味道,挥之不去。去过的人总忘不了古城里那口雕梅,更忘不了甘冽的青梅酒。梅雨时节,又将来临,在大理,手搓梅子,煮酒初尝,不论英雄,只浅吟低唱。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摄图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 passingcloud.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67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