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姑娘
说起徽州,大部分人会想起安徽,当问及具体在哪里时,却一脸茫然。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徽州从哪里来,如今又散落何方?
安徽之徽,徽商之徽,徽墨之徽,徽派建筑之徽,皆是徽州的徽。
宏村冬色
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处,是为古徽州的诞生地。北部有黄山,南部有白际山、天目山,山脉连绵,成为古徽州的天然屏障。
黄山
黄山将北方的寒流挡在门外,来自南方的湿润气息氤氲在山间,造就了黄山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一年有200多天云雾缭绕的绝美世界。山间云海,在暮光中翻腾。
黄山日出
即便是村庄,每到清晨日暮,都笼罩着一层薄纱,如梦似幻。
塔川
云雾下沉形成了雨,雨在山间汇聚,成了瀑布溪流。
黄山九龙瀑布
溪流冲积而下,随着时光推移,形成了冲积平原。沃土良田,吸引着安贫乐道的士大夫与百姓迁居于此,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新安江
宋朝时期,实行一府六县制,曾经的歙州府由歙县、绩溪、黟县、祁门、休宁、婺源组成,由于一场农民起义,政府将歙州更名为徽州,古徽州才真正登上历史舞台。
徽州虽有良田美景,却水患频发。为了解决水患难题,人们开始挖塘筑坝,再将沟渠的水引入村中、引入田间。洪水得以控制,灌溉、行船问题也迎刃而解,还造就了一番小桥流水的江南美景。
宏村
宏村南湖,正是一个将百亩良田改造而成的湖。岸边古树参天,湖中绿荷摇曳,整个湖面倒影浮光,远峰近宅,跌落湖中。有诗赞曰: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
宏村南湖
随着人口的增多,可用以耕作的土地越来越少,山间盆地越发拥挤。聪明的先人开始改造房屋,曾经流行的合院式建筑因占地太多,而被压缩成“天井式楼居”建筑,这便是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
将大大的庭院变成狭长的天井,天井与天相通,晨沐朝霞,夜观星斗。若到雨天,还可令雨水沿四周屋檐汇聚而下,寓意为肥水不流外,称为四水归堂。
四水归堂
院落与院落之间,只一墙之隔。若遇火灾,必定蔓延至整个村庄,于是建有隔火墙。因形状高于屋顶,远远望去,如一个个高昂的马头,故又称马头墙。
马头墙
徽派建筑只有简单的黑白两色,却不曾想完完全全融进了自然中。成了写意徽州的曼妙风景。
晨光下的云雾
春天的油菜花
秋天的柿子树
住房面积的压缩,粮食的供给量依然不足。徽州人只得到外地买粮度日,但这也不能保障口粮问题。所谓靠山吃山,人们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山野,令人欣喜的是,这倒成全了他们的辉煌。
高山上有松木竹林,可用于制作手工艺品,宣纸、徽笔、徽墨由此成名。
徽墨
低山上有适于茶树生长的红黄土壤,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驰名中外。
黄山毛峰
山中还盛产金星等矿物质,是做砚台的优质材料,徽砚也因此声名大噪。
徽砚
人们为了将这些物品运往各地,开辟了四通八达的徽州古道。古道一通,徽商也随之形成,队伍不断壮大,影响了中国几百年的历史,有了“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繁荣。
除却徽商,徽州人才辈出。家喻户晓的朱熹,祖籍就在徽州。他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篇儒学经典进行注释并合刊,始称“四书”成为后世历代科举取士的范本。
在古徽州,朱子学说更为人推崇,崇尚礼仪人伦,有了忠孝的思想,就有了积极入仕的民风。学堂家塾不计其数,出现“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景象。及第进士多如牛毛,被世人称为东南邹鲁,可与孔子故乡相媲美。
宏村南湖书院,至今保留完好,依稀可见当时鼎盛之风。
宏村南湖书院
每位徽商,都有建设乡里的梦想。每当功成名就,定会回报故乡,他们的宅地也将建得恢弘壮阔。西递明经园,正是这样一处精雕细刻的徽派建筑。
西递明经园
用木石结构搭建的框架,用木雕、砖雕、石雕刻画的门楼房梁,四水归堂的天井,斑驳简约的马头墙,都令人神往。
千金门楼四两屋,不正是明经园的写照吗?
曾经辉煌的古徽州,随着清朝政府的动荡而没落,最终隐匿于山林。今天,古徽州散落在两省三地,安徽省黄山市、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们曾因此扼腕叹息,他们说徽州消失了。
但归隐的徽州却依然不曾被人遗忘,每年到婺源、到黄山的游人,甚至高于去丽江、大理的人数。
只要你踏上徽州这片土地,就会发现徽州并未消失,它就在山里、水里、马头墙里。
泊心云舍也踏上了这片土地,为了传承,也为了创造惊喜。我们将完整地保留徽派建筑的特色,并在以此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风格,让沉寂已久的西递明经园再度鲜活起来。
泊心云舍·明经园效果图
第四座泊心家园——泊心云舍·明经园即将动工,敬请期待!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passingcloud.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67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