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二三事

作者:云姑娘

图片


东风掠过徽州老墙的裂隙,将二十四番花信风裁成三卷:一卷别在踏青人的衣襟,一卷浸在赏花人的茶盏,还有一卷悬在听雨人的屋檐。黄山的春,原是古人遗落的诗笺,须得踩着青苔、嗅着花香、听着瓦当上的泠泠清响,才能解开千年前的封印。


图片



踏春行:屐齿印苍苔


晨雾未散时,已有木门吱呀推开。布鞋踏过磨得蹭亮的青石板,惊起蛰伏一夜的凉意。踏春的仪式,从丈量古村的肌理开始——过“瑞玉庭”门楼,穿“大夫第”回廊,数着马头墙上的瓦松步步登高。待转过村口古梧桐,忽见天地豁然:梯田如黄绸层层铺展至山脚,油菜花擎着露水列队相迎,每一株都是春神的仪仗。



图片



花海中浮着几点青灰蓑衣,旅人跟着新翻的泥土气息走,鞋底沾了碎花瓣与草籽也不恼,倒是衣袂带起的风,惹得花枝簌簌颤动,仿佛《诗经》里“采蘩祁祁”的唱和声穿透千年时空。



图片



赏春花:金钿缀云鬓


古人赏花讲究“九锡”:置酒、鸣琴、焚香、展席……西递人却将仪式藏进日常。祠堂天井里斜插的几枝油菜花,是农妇从田埂信手折来的清供;学堂石阶上玩闹的孩童,发间别着鹅黄花瓣,胜过满头珠翠;就连檐角蹲守的石狮口中,春风也塞进三两片零落的花钿。



图片



最盛大的花事在正午。日光照透四瓣薄金,整片花田化作熔化的琉璃,将粉墙黛瓦都镀上暖色。游客们学着《浮生六记》里的芸娘,执素绢伞步入花丛,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了画中人。写生少年正将伞面的青花与花海的明黄,调成徽州独有的春色谱。忽闻田埂上传来欢笑声,回眸只见少女在花丛中荡起了秋千,漫山遍野的春色,都落在眉尖。



图片



听春雨:檐牙挂玉筝


春夜来访的雨,总带着唐宋的平仄。先是三两滴试探着敲打瓦当,似琵琶女转轴拨弦;继而密雨成帘。泊心云舍·明经园的美人靠正对田野,倚坐在美人靠上,听雨打花田的沙沙声与瓦当承雨的叮咚声,在黑暗里织成一曲《春江花月夜》。



图片



待晨光微熹,雨丝将歇未歇。踏着湿滑的黟县青石板深入巷陌,见雨水沿着砖雕“喜鹊登梅”的纹路蜿蜒,梅瓣竟似浸水重生。花田在薄雾中洇成朦胧水彩,垂首的花穗承不住水珠,忽地一颤,将积蓄的春雨尽数倾倒——这声响惊醒了沉睡的青蛙,它们睁开朦胧的睡眼,瞧着春色渐浓。



图片



当最后一朵油菜花隐入菜籽荚,踏青人的布鞋晒干了苍苔痕迹,听雨人的陶罐接满了檐角清音。西递人把春色揉进茶油,封入酱缸,而古祠堂梁枋间的木雕花鸟,依然衔着永不凋谢的春光。来年新燕啄泥时,那些浸透春雨的斑驳粉墙,又会成为映照花海的古镜——原来真正的春日雅事,从来不是追逐风物,而是教人间草木,住进岁月的褶皱里生根。


本文所有照片来自摄图网/现场实拍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

泊心家人专线 0872-2673666